網路的未來去哪了? Web3 真的是「死」了嗎?
2025.07.12

幾年前,Web3 曾是科技圈的頭條新聞——
- 去中心化!
- 區塊鏈驅動一切!
- 數位資產屬於你自己!
它曾被視為將徹底改寫網路的「終極法寶」。但轉眼來到今天,Web3 離大眾普及的承諾,卻還差得遠。
什麼是Web3? (為那些被炒作弄懵的人速覽)
本質上,Web3 追求的是:去中心化的網路。
- 用戶的數據不再掌握在大廠手裡,dApp(去中心化應用)運行於區塊鏈網絡,讓你對自己資訊有更多控制權;
- 登入不靠信箱密碼,而是用你的加密錢包;
- 資料分散式存儲,而非寄存在單一伺服器;
- 應用程式操作透過代幣和智能合約來執行,而不是向巨頭買單。
想像一下,把註冊名字寫進區塊鏈的智能合約——聽起來很酷,可現實遠比想像骨感。
為何Web3 暫未爆發?
1. 使用者體驗太糟你只想幾秒鐘登入?但Web3 卻要你先裝錢包、買加密貨幣、簽署交易,還要祈禱「礦工費」別把你劫持。一般人對去中心化沒興趣,他們只想「直接可用」。
2. 「礦工費」高得離譜試過發個ERC-20 代幣,結果要交上百美元手續費嗎?想想如果PayPal 轉10 美元要你先掏100 美元,你還要拿嗎?
3. 監管亂象叢生各國態度不一,SEC 抄家、某些國家封禁,加之KYC(身分驗證)需求,讓「自由、去中心化」的初衷變得撲朔迷離。
4. 無數騙局與泡沫專案90% 的Web3 專案不過是割韭菜:
- 炒作一夜暴漲的山寨幣;
- 突然消失的NFT 藝術;
- 安全漏洞頻傳的DeFi 平台。 這些慘案讓人更像在賭場下注,而非擁抱新一代網路。
5. 大廠暫不買帳Google、Apple、Meta 依舊緊抱Web2 生意模式-掌控資料、坐收流量紅利。在還沒找到獲利之道前,他們自然不會急著擁抱Web3。
Web3 真要被宣判「死刑」?
雖說熱度已過山車般下滑,但並不意味著Web3 完全「死亡」。只不過,它正處於某種冷卻期——類似2000 年代初期的JavaScript,一度被嘲笑,後來又強勢崛起。
要重燃火花,Web3 還得解決三大難題:
- 提升使用者體驗 -讓一般人無需高深技術,就能輕鬆上手;
- 降低交易成本 -讓手續費不再成為「鎧甲」下的土豪專屬;
- 挖掘真實場景 -超越NFT 投機,找到真正改變產業的切入點。
我們該如何看待Web3?
對開發者來說,學習區塊鏈技術無妨,但別奢望它馬上取代傳統Web 開發。短期內,Web2 仍是主流;而Web3,需要一個「ChatGPT 時刻」來讓大眾眼前一亮。
Web3 並非已經死去,只是正在經歷一場 身分與價值的自我拷問。當某個真正優於Web2 的Web3 產品誕生,我們或許才會迎來它的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