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 DNS 污染?有什麼危害?如何解決?

本期跟大家分享「DNS污染的相關內容」。

DNS污染簡介
DNS污染(DNS Pollution),又稱為DNS快取投毒(DNS Cache Poisoning)、DNS劫持,是一種網路攻擊或乾擾手段,透過向DNS(網域名稱系統)伺服器注入虛假的網域解析結果,導致使用者造訪網站時被錯誤地導向惡意或無關的IP位址。

DNS污染的原理
DNS的核心作用是將網域名稱(如 google.com)轉換為對應的IP位址。 DNS污染透過以下方式實現:

偽造DNS回應:攻擊者偽造DNS伺服器的回應,回傳錯誤的IP位址。
中間人攻擊:在網路傳輸中攔截並篡改DNS查詢結果。
本地劫持:透過惡意軟體或路由器漏洞修改本地DNS設定。


DNS污染的危害
(1) 使用者無法存取目標網站

使用者被錯誤引導至無效或虛假IP位址,導致正常服務中斷。

(2) 隱私外洩與網路釣魚

使用者可能被導向仿冒網站(如虛假銀行頁面),輸入敏感資訊後遭竊取。

(3) 內容審查與資訊封鎖

某些地區透過DNS污染實施網路審查,限制存取特定內容(如社群媒體、新聞網站)。

(4) 破壞網路信任體系

長期污染會削弱使用者對網域名稱系統的信任,影響網路生態。

(5) 企業服務中斷

企業內部網路若遭受DNS污染,可能導致內部系統癱瘓或資料外洩。



解決方案
(1) 使用加密DNS協議

DNS-over-HTTPS (DoH) 或 DNS-over-TLS (DoT) 透過加密DNS查詢與回應,防止中間人篡改。常用服務:

Cloudflare: 1.1.1.1(支援DoH/DoT)
Google: 8.8.8.8(支援DoH/DoT)
工具推薦:瀏覽器(如Firefox、Chrome)內建DoH支持,或使用 dnscrypt-proxy`等工具。

(2) 更換公共DNS伺服器

選擇可信任的公共DNS服務商,避免使用預設的運營商DNS:

Cloudflare: 1.1.1.1(速度快,隱私優先)
Google: 8.8.8.8 / 8.8.4.4
OpenDNS: 208.67.222.222`/ 208.67.220.220
(3) 代理

透過加密所有網路流量(包括DNS查詢),繞過本地DNS污染。

選擇支援「DNS外洩保護」的服務。

(4) 修改Hosts文件

手動在作業系統的 「hosts」 檔案中綁定網域名稱與正確IP位址(需定期更新IP,適用於少數關鍵網站)。
注意事項:

法規遵循:某些國家限制加密DNS或VPN,需遵守當地法規。
服務可靠性:公共DNS可能因地理位置導致延遲,選擇就近節點。
持續更新:DNS污染技術不斷演進,需結合多種方法防禦。